█80星王合击


在陇原发展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腊子口”需要征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在长征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陇原儿女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在会宁,红色教育早已深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会宁县城中小学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来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重温历史。

会宁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但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会宁人吃苦耐劳、奋发图强。

30多年来,凭着“学校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三苦精神”,会宁培养出10万余名本专科学生,超过7000名硕士、博士生,创造了让会宁骄傲的成绩。

长征精神,深深融入了这片红色土地。

今天,全省干部群众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把伟大长征精神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脱贫新目标,激发改革新动力,用改革发展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续写时代梦想,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

不忘来时路、走好未来路,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光辉的未来,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记者手记历史,总是在重要节点勾起回忆,传承精神和力量。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进入甘肃的那一刻起,思绪就被自然而然地带入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深处。

对于时间来讲,长征已经远去。

但对于精神来讲,长征却距离我们很近,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长征。

在十几年的采访生涯中,我遇到过老红军,倾听过他们讲的长征故事。

每一次倾听,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同时,也遇到过许许多多新时代长征精神的践行者——王一航、房峰生、王万青、冷木、王菊花……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他们身上都体现着长征精神。

在夏天闷热的温室里,王一航仔细观察实验室培育种薯的长势,汗滴顺着脸颊滑落,悄无声息地滴入脚下的泥土。

他忘我工作,就是要让干旱地区的农民群众通过农业科技过上幸福的生活。

草原曼巴王万青用一生来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四十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继承着红军长征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用“再走长征路”的方式,重温长征史诗,缅怀革命先烈,就是要追寻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用镜头和笔讲述长征故事,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长征精神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我们不仅是记录者,也是践行者,更是奋进者。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像红军战士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踏寻足迹,回望初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甘肃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