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sf123 name


一切都如当年的交接一样郑重和沉重。

刘考文对刘世厚几乎说了同样的话:“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

”就这样,这本《共产党宣言》又一次完成了转移。

因叛徒出卖,刘良才也在潍县英勇就义了。

捧着这本承载了共产党员生命和鲜血的《共产党宣言》,刘世厚内心中升腾起一种无以复加的责任感。

他经常变换藏书地点,但心里总是感到不踏实。

在他精心呵护下,这本书一次次地躲过了敌人的眼睛,躲过了国民党的搜索,躲过了日军的扫荡。

1945年,日军放火烧村,一次性烧毁了刘集村500多间房屋。

老百姓被日军赶出村子。

当时,刘世厚把这本书藏在山墙的“雀眼”中。

被赶出村子后,刘世厚想到这本书还在自己家里,又冒着生命危险潜回村里。

当时,他家的房子已经被点燃了,他冒着呛人的浓烟爬到“雀眼”处,小心翼翼地掏出这本书。

持续两天的大火几乎烧尽了刘集村全部的家当,粮食烧光了,柴草烧光了,农具烧光了。

这本书却在共产党员的精心呵护下保存了下来。

刘世厚把这本书用蓝布包好,放在一个小匣子里。

此后的30年间,他精心保管着这本书。

他经常会像捧着宝贝一样端详一番,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刘良才和刘考文的嘱托。

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召开期间见到陈望道,充满期待地问:“《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那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陈望道遗憾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一年,广饶县征集革命文物,84岁的刘世厚将保存了43年的《共产党宣言》交给广饶县历史博物馆。

这正是陈望道翻译的本子。

这本受过血与火洗礼的《共产党宣言》经历了独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