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录II


例如,据称,代号中本聪的创始人由于早期介入该游戏,因此个人至少拥有100万个比特币。

据笔者了解,一些公司和个人模仿比特币开发所谓“虚拟货币”的网络游戏时,负责程序开发的人员由于巨大的物质诱惑,往往会在创造所谓的“虚拟货币”时留下技术后门,并在“虚拟货币”价格炒高之时抛出“虚拟货币”,造成“虚拟货币”价格的崩盘,然后卷款潜逃。

从技术角度看,由于比特币这种网络“虚拟货币”采用的是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原理,每记一笔账都要全部的网络游戏参与者投票确认,因此,当有人掌握全网算力超过50%时,就拥有对比特币网络操纵和篡改的能力。

2018年5月,“51%攻击”已经在比特币的分叉币之一BTG(比特币黄金)中爆发。

在此次攻击中,攻击者由于掌握了BTG网络大比例算力,造成破坏是巨大的,攻击成功后,攻击者可以修改自己的交易记录,进行双重支付,或者阻止区块确认部分或者全部交易,也可以阻止部分或全部矿工开采到任何有效的区块,在极端情况下,攻击者可以将所有的BTG发送给自己,并得到全网认可,此时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所或者点对点产生任何交易将不再被认可。

其次,由比特币这种网络游戏衍生出来的相关产业对社会也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效应。

以比特币挖矿产业为例,一些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末,整个比特币挖矿造成每年排放2200-2290万吨的二氧化碳,与整个斯里兰卡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或德国汉堡市这样的西方大型城市的排放量几乎是一样。

在国内,由于比特币挖矿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因此一些比特币挖矿业者通过外接窃电等非法方式挖矿从而被抓的案例时有发生。

第三、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的安全性没有保证。

比特币这种类型的网络游戏强调的去中心化,使得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的持有者一旦丢失或忘记比特币的密钥,将再也不可能找回比特币。

与此相反的是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交易所却往往存在着高度中心化的特征。

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自问世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绝对安全”,而“绝对安全”的前提是记住比特币的密钥。

2018年12月,加拿大Quadriga CX的创始人Gerald Cotton在印度突然去世后,该交易平台当时总价约1.8亿加元的数字货币资产由于是Gerald Cotton本人全权负责处理,因此,在他去世后,绝大部分数字货币资产都如石沉大海一样消失了。

讽刺的是该交易平台一直强调自己的安全性,并且强调通过采用冷钱包的技术使比特币线下储存以躲避网络的黑客攻击。

如何进一步防范比特币炒作的风险如上所示,防范比特币及与之相关的“虚拟货币”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首先应加大宣传,强化比特币是网络游戏的虚拟属性,非常有必要开展一次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为主题的防范比特币骗局的宣传活动,使全民认识到比特币的风险。

对耗能巨大且没有任何正外部效应的比特币挖矿应坚绝杜绝产业化。

其次应对与比特币相关的交易所平台以及仿比特币的其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进一步清理,防止这些交易平台死灰复燃。

郁金香泡沫的产生表明交易平台的成立对相似骗局是能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比特币交易量小,筹码少,比特币的市场价格特别容易受到庄家的控制,出现暴涨暴跌,同时,现有的比特币的交易平台24小时开放,没有涨跌限制,这使得交易平台的风险更加突出,强化对比特币交易平台尤其是曾经在国内的几家大型交易平台的实时监控非常有必要,同时应加强对为比特币交易平台提供清算服务的监管。

第三,由于比特币的特性可能会引发的诸如购买非法商品和洗钱之类的犯罪活动,因此监管当局应加强对网络交易的监测。

比特币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和匿名化的特征,使得比特币交易者的身份看似难以识别,为不法行为提供隐匿的空间,但实际上现有的技术是支持发起针对比特币交易的溯源机制并且能够追踪交易信息在网络层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