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公益


但因为跟老师闹矛盾,就一直在家待着,开始疯狂地玩网络游戏。

后来,他的生活只剩下砸东西、网络游戏、喝酒三件事,这样的状态足足持续了10年。

后来,我们对他进行了半年左右的治疗,现在已经能够正常生活工作了。

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院教授李玫瑾分析了广东一个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被家人没收手机而要跳楼的案例。

李玫瑾指出,网络游戏完全不同于网络出现之前的任何一款游戏,网游制造者精心设计各种与网络有关的游戏,很多都有在网上持续时间的要求。

同时,针对玩家在现实中屡屡受挫的心理,在游戏中给予满足,让沉溺其中的人不再感受时间的难熬、不再感到无所事事或一事无成。

“网游几乎成为一种精神鸦片,令许多面临现实烦恼的人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

王大龙同样认为,网游是一种电子的海洛因,不仅是心理上,并且在身体上对青少年是一种摧残。

专家指出,网络游戏的设计机制非常容易让自制力弱的青少年沦陷,与此同时,刺激性的内容也经常让青少年在大呼过瘾中沉迷。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90%以上的网络游戏都是以暴力和打斗等刺激性内容为主,有些游戏的暴力场面展现了赤裸裸的厮杀、虐待、色情成分,还有些游戏以“益智”为名,实际上具有明显的赌博性质。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不良网游开发平台应该负有责任,“这个责任,不仅仅是法律责任,还有实名制、防沉迷系统的落实”。

在朱巍看来,实名制的落实,不仅可以有效建立防沉迷机制,还能解决当前网络游戏中未成年人充值问题,“如果是未成年人注册,他的充值行为家长作为监护人从法律角度是可以否认的”。

立法明确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沈雪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报名参加这个研讨会,除了找出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还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沈雪的期待,也是研讨会上专家们的讨论焦点。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创造快乐、创造替代品,而不是拔掉电源、没收手机。

粗暴没收手机的结果,就是孩子发现没有出路了,进而走向对抗、跳楼等极端。

“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比如,给孩子的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

尽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网,等等。

通过综合手段和教育,帮助孩子预防网游沉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建议。

专家认为,企业应当规范自身行为,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研发内容多样化、层次化的适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绿色游戏;自觉遏制低俗、色情、暴力的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中传播,自觉抵御不当的网络游戏推广手段及网络游戏营销行为;多研发更健康有趣、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绿色网上产品;等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义军认为,防止游戏的负面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帮助孩子建构以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为共同基调、为主基调的健康生活方式,为孩子摆脱游戏成瘾建设一个替代性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找到其他的乐趣。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大力推进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家庭应改善教育方式,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把孩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企业不为经济指标、经济效益而忽略甚至损害青少年的权利;媒体应加强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舆论引导与监督。

在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问题的对策中,相比道德的“软约束”,法律的“硬强制”更被专家推崇。

“韩国国会在2011年4月29日颁布法令,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夜间玩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