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火龙传奇


有的传奇作家为拼凑篇幅,胡编乱造,导致结构松散,臃肿芜杂,不适合舞台演出,成为所谓“案头曲”。

  明清传奇节奏缓慢,形式固定:第一出必然是“副末开场”(即“家门大意”),由末或副末用两首词或一首词略述全剧大意,交代创作意图,这是从宋、元南戏继承下来的定例。

  第二三出照例是“生旦家门”,由生扮的男主角和由旦扮的女主角先后登场,自我介绍。

一般从第四出开始,其他角色陆续登场,展开故事。

其中,少不了家宴、别亲、应试、赴任、计议、寄柬、游春、赏秋、闺思、联姻、报捷等情节,还时常穿插绿林占山、蛮夷兴兵等场面,最后总是奉旨完婚、除奸表忠或入道升仙的大团圆结局。

  传奇的角色行当齐全。

清乾隆年间的昆曲戏班有“江湖十二角色”之说。

(见李斗《扬州画舫录》)昆曲传奇一般有十门角色,即生、小生、旦、老旦、贴、外、末、净、副、丑,以生、旦、净、丑最为重要。

传奇剧本总是以一生一旦为全剧之纲领,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来串联人物、展开故事,反映社会生活。

  在音乐方面,明清传奇和宋元南戏、元杂剧一样,采取曲牌联套体音乐结构。

但是,明清传奇的音乐既不像元杂剧那样限制太多,又比早期南戏严谨规范。

明清传奇的每个登场人物都可以唱,除独唱外还有对唱、齐唱。

明清传奇不仅继承了南曲曲牌,还吸收了北曲曲牌,并运用“借宫”、“集曲”、“南北合套”等音乐手段和音乐形式,以增强表现力。

  宋、元和明初的戏文属于南曲系统,采用四种声腔演唱,即弋阳、海盐、余姚、昆山。

弋阳腔起自民间,形成于江西弋阳一带,流传很广,皖(今安徽)、浙(今浙江)、苏(今江苏)、湘(湖南)、鄂(湖北)、闽(福建)、粤(广东)、滇(云南)、黔(贵州),以及北京、南京都曾留下它的足迹。

弋阳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可“错用乡语”,“顺口而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适应性。

“其节以鼓,其调喧”(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不用管弦伴奏,只以锣鼓掌握节奏,腔调高亢、喧阗〔tian田〕,风格粗犷、豪放,为下层观众所欢迎。

用弋阳腔演唱的剧目十分丰富,最有影响的一批作品是:《织锦记》、《同窗记》、《金貂记》、《珍珠记》、《白袍记》、《长城记》、《草庐记》、《白蛇记》等。

  海盐腔是元末官僚、戏曲作家杨梓邀请当时著名音乐家贯云石和鲜于去矜,在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加工创造的。

它体局静好,清柔婉折,多用官语,为官僚士大夫所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