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领域·第五季


举凡稍微有点儿生活常识的普通网友,都能看出其荒谬之处,可依然有一茬又一茬的人上赶着受骗。

在网友的亲身经历里,甚至有很多一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的家长踏进圈套。

这一方面,和家长们抗拒不了“两分钟就能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你的宝贝可能要一周”的怂恿有关。

当焦虑逐步渗透向整个社会,少有家长能逃脱好胜心的追赶。

另一方面,这些神棍培训的伪装也确实足够花里胡哨、让人难辨真假。

宣传的时候,往往是一串拗口的“科学术语”,再加上“神童”的现场表演,最后再祭出什么诺贝尔得主、丹麦博士、牛津剑桥的教育理论,怎么不明觉厉怎么来。

反倒是付完钱之后,连家长想要想要亲自体验一把神奇感知都不被允许,原因是大人看不到量子,只有小孩才能做到:“超能力只存在于孩子身上,等过了18岁就没用了,更何况你都40了。

”换句话说:那些想要学会量子波阅读、以应付期末考试的废柴大学生,就死了这条心吧。

再换句话说,比起瞒过成人,让辨别能力差的未成年人跟着一起忽悠自己的爸妈,可就容易多了。

比如有的蒙眼辨色的卡片,靠的是纸张不同的味道;有的则是赤裸裸地教孩子们偷看。

孩子花了家长的钱上学,不敢告诉他们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偷看后还会受到培训老师对作弊视而不见的奖励,自然就肆无忌惮。

可背后一个更可怕的逻辑是——骗钱事小,如果以教孩子超能力为幌子,让他们产生了“投机取巧才能得到外界掌声”的心理,影响了最基本的是非观才叫事大。

03这年头,连骗子都没有创新精神了就这样,在培训机构、稚嫩孩童、无知家长的合力下,“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我欺骗越来越多,倒也展示了人性的一个共通之处——没有一个父母愿意太快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从而放弃“速成神童”的可能性。

事实上,“神童崇拜”这件事儿在中国早就流行多年了。

早在1979年,《四川日报》就曾报道过一场轰动全国的新闻,说当地有一名有“耳朵识字”特异功能的儿童,并添油加醋称“人类生物学又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

导致报道一经发布,就引来了全国人民的瞩目。

与此同时,一些人也宣称自己家孩子拥有特异功能,水越搅越混、事越闹越热。

1980年,“耳朵认字”的四川少年成为《自然杂志》封面人物后来,教育家叶圣陶撰写了两篇文章,尖锐的批评家长们对迷信的趋之若鹜,认为“特异功能迷”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可这个早在40年前就被推翻的伪命题,在各种煽动性极强的商业口号下,依然熊熊燃烧着。

比如,90后父母被洗脑最多的,是那句“人的大脑仅开发了10%,爱因斯坦的大脑开发也只不过13%”。

为了让自己家孩子超过爱因斯坦,当年“蒙眼识字”和“开天眼速读”培训课席卷了各大城市。

有的自称是靠着号称“人类第三眼”的松果体,有的则打着“开发右脑”的旗号。

然后被专业医学人士一一打了脸:“松果体是负责内分泌激素的器官,不负责成像”,右脑更是和人的记忆里没有半点关系。

要么说,骗子们真是一点创新精神都没有呢。

这么多年来,骗局依然是蒙眼、感知那几套,但骗取的金额却越来越大,甚至形式都越来越不走心了。

不仅有蒙眼量子阅读,还有让孩子变成科幻小说主角的量子耳机,号称“带上全脑开发耳机,蒙眼就能透视房间里的物品和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鬼故事。

而只要你有“培养神童”的需求,什么奇葩的培训班都能应运而生。

包括但不限于,集中注意力的脑门能吸住勺子 ↓↓↓“确定不是额头的油黏住的吗?”如果说,上面的骗局还只是玩玩家长的钱,那么下面这个蒙眼骑车就是玩玩孩子的命了。

正所谓,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