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sf神之印


真正管用的理论来自看起来就很枯燥的大部头——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需求决定了企业的产品价格的上限,成本是其下限。

”“不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弹性越高,则降价 1% 带来的销量越大。

如果富有弹性,销售者就考虑降价,因为较低的价格能产生更高的总收入。

”“一项全面回顾 40 年来价格弹性的学术研究发现,所有市场、产品和时间段的平均价格弹性为 2.62 。

”“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比其他产品高,处于引入期和成长期的产品价格弹性比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高。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定价就是按菲利普·科特勒的这句话——“首先应当考虑最接近的竞争者的价格。

如果企业的产品有竞争者所没有的特色,那么就应该评估其对消费者的价值,加到竞争者的价格上。

”说白了,和我同层级的竞争对手比,我的产品有优势,我就可以略贵,反之,我要略便宜。

如果不这么干,无论你玩什么价格把戏,都会有消费者来教育你“你们怎么这么贵,某某家才XX元”,销量下跌的数据也会告诉你。

这个规律适用于大部分竞争激烈的市场。

03推广第三步是推广。

一旦自己要掏钱搞推广,你会发现那些病毒营销,10万+爆文并不现实,500强互联网公司丢个几百万不眨眼,而你,一分钱广告费都不愿意浪费,最好投一些免费渠道,如果花钱,投一元钱最好能挣回 5 元。

公司小的时候,找准一个强力卖点,选一个精准渠道去投放才是靠谱的。

比如一个人卖周华健门票。

周天王隐退多年,影响力大不如前,门票滞销,很容易就搞到了 3 折的进价。

他就在想:投什么渠道最可能把票卖掉?会听周华健的歌的人群,一定不年轻,至少是70后,80后,甚至60后,而且要有一定经济实力。

于是他选定 2 个渠道:高端楼盘的业主群和形象稳重的高端车车友会群,给群主一些红包做代价,搞个群福利活动,最终卖了100多张票,包括10张顶级VIP。

企业稍微大了,也千万别学4A公司那套“360度整合传播”,搞什么媒体全覆盖联动,听起来不明觉厉,实际上烧钱死得快。

很多企业发展初期就是靠单点突破,倾全力去吃透,报纸也好,电台也好,微博也好,公众号也好,单点做透,把ROI(投资回报率)做到最高。

到生存无忧了,才考虑投其他媒体去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这个顺序一旦做反了就很可能导致崩盘。

你看,做一个小生意,光是想想就有很多门道,这还不包括做大后的供应链优化,品牌资产管理,客服管理,等等。

而且你会发现什么叫一环扣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