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件神器


那么这些问题有解吗?当然有。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投资者心态放平和,投资者需要对一年百分之二三十收益率满意,而不是想着自己每周都能抓一个涨停板。

如果投资者愿意慢着变富的话,很多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经过筛选和考验的消费股和医药股,能够实现投资者的收益预期。

消费股和医药股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相关公司有品牌优势或者比较高的护城河,业绩能够稳健增长。

这些公司往往能很多年保持百分之一二十到二三十的增长。

二是消费股和医药股,现金流很好,应收账款很少,负债率很低,这意味着这些公司的经营很稳健,不太容易爆雷和猝死。

三是消费股和医药股的估值中枢相对稳定,估值上限和下限差距不会太夸张。

这些特征导致持有消费股和医药股的时候,投资者大概率能知道底限在什么地方。

所谓底限,就是公司的估值大致在哪个区间(估值跌到多少可能就不会再跌了),公司的业绩大概在哪个区间(增长的最低值或者业绩下降的最大值),公司有没有猝死和破产的可能(财务是否稳健、业务模式是不是容易出问题)。

一个公司的股价=估值(市盈率)*每股净利润如果公司的估值和每股净利润的区间,很容易知道在什么水平,那么股价大概能跌到哪个位置,投资者心理是大概有数的。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能拿的住股票。

拿不住股票,低位减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会跌到哪里,是因为恐慌。

谁还没年轻过?年轻的时候都喜欢刺激,喜欢流畅的曲线,喜欢高速的成长,喜欢快速的拉升,喜欢新概念。

消费和医药行业,常年不变的产品,常年不变的业务模式,既没有刺激的增长,也没有政策的大起大落,完全没有神秘和刺激,枯燥而无味。

成长股和题材股多爽啊,今天学习物联网和5G,明天搞个燃料电池和石墨烯这样的黑科技,动不动还能放大招搞个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几千的业绩增长,再或者还能搞出政策刺激和国家意志,妥妥有志青年的模样啊。

成长股和题材股固然很爽,做上了一两个月就可能百分之三五十甚至翻倍。

但这些股票波动大,行业变化大,业务模式变化大,定力不够很容易导致回撤,回撤就会导致复利效应受到损伤。

如果就是想长期稳定的赚钱的话,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业务模式稳健、不太容易出幺蛾子的消费股和医药股是最好的选择。

消费股和医药股,业务模式稳健,利润持续增长。

所以即使遇到了熊市,也只是一次性的杀一下估值,杀完估值,利润持续增长,利润增长就把估值下跌的坑给填上了。

而这个杀下去的估值,到了牛市就又回来了。

所以熊市其实是建仓和加仓的好时机。

左侧加仓死人的情况,基本上是死在周期股和成长股上了,因为业务不确定性大,加完了发现基本面出问题了。

低位上够了仓位,靠业务模式的稳定性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对抗短期估值的波动,不盲目割肉避免本金永久损失。

最终实现较为稳定的复利。

其实投资不需要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