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影·单职业


但它很早就认识到,游戏机小型化和家庭化是大势所趋,并在1977年推出名为“雅达利2600”的小型化游戏机。

这款主机成了革命性产品,把游戏机带入人们的客厅,也让雅达利成为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只是好景不长,顺风顺水的雅达利飘了起来。

短短6年后,它把宝压在一款仅用6周制作出来的游戏《ET外星人》上,结果在市场上惨败,雅达利遭遇了“大崩盘”。

在1977年雅达利开创家庭电脑游戏时代的同时,大洋彼岸的任天堂第三代社长山内溥,也正把公司主要业务转向电子游戏。

任天堂成立于1889年,之前几十年主要是在生产纸牌。

到了1970年代,后来成为游戏界教父的山内溥敏锐察觉到家庭游戏机的风向和机遇,便在1977年推出了任天堂最初的两款家庭电视游戏。

同样6年后,在雅达利经历“大崩盘”的1983年,任天堂推出自己第一代家庭游戏机FC,也就是中国70后80后熟悉的红白机,随即迅速占领包括美日在内的主要游戏市场。

吸取雅达利的教训,任天堂没有发飘,而是在FC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1985年推出《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进一步巩固了游戏市场王者地位。

之后就是游戏圈里广泛流传的故事了:索尼登场,并与任天堂结下梁子。

FC和后续第二代游戏机SFC都得插游戏卡,任天堂想进行技术革新。

当时存储芯片技术还不成熟,容量太小,只有CD光盘合适,一个光盘就能装下多个游戏。

而索尼正是当时掌握CD光盘技术的几家公司之一。

1988年两家公司签约合作,索尼要给任天堂的红白机装上CD光驱,加大游戏容量。

但没过多久,大律师出身的美国任天堂总裁霍华德·林肯发现,索尼在与合约中埋下了一个“阴谋”,就是在与任天堂合作过程中,它能基于自己掌握的CD技术生产一种新制式的游戏机,这种更先进的游戏机会侵蚀甚至取代任天堂的市场。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任天堂社长山内傅亲自飞赴荷兰,与另一家掌握CD标准制定权的飞利浦公司签定类似硬件生产合约,以此打击索尼。

1992年,索尼和任天堂彻底撕破脸,不蒸馒头争口气,两年后它就推出自己的产品Playstation。

虽然一开始并不占优,但索尼很快采取策略,比如通过降低抽成等争取更多第三方游戏开发者,使PS系列产品在游戏数量上获得绝对优势,最终赢下对同时期任天堂产品的胜利。

之后20多年来,两家公司的历代产品一直打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

微软加入战局的故事相对简单一点。

在索尼第一代PS发售7年后,新面孔微软杀进游戏界,推出XBOX。

虽然初代XBOX毫无优势,但在随后不断升级软硬件体验,同时采取与任天堂和索尼的错位竞争,主打大制作又烧钱的游戏品类,逐渐促成游戏界的三分天下。

苦衷过去20年来,恩怨纠葛下的微软、任天堂和索尼都严密把守自己的护城河,鲜有合作,连它们各自游戏产品的粉丝圈也都阵营化了,经常相互diss。

正因如此,当三大厂商10天前联合发声怼美国的大统领时,熟悉背景的人才惊讶这个活久见的场面。

为什么三巨头这时候罕见地走到一起了呢?因为它们发现,相互间打了这么多年都没被彼此灭掉,现在却面临被美国大统领“团灭”的危险。

三大厂商17日发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联名信长达7页。

信中态度明确,反对美国对产自中国的游戏主机加征关税,同时寓情于理,摆出事实,苦口婆心告诉美国为啥必须这么做。

引人注目的第一个事实是,去年美国进口的游戏主机中,超过96%产自中国。

三大厂商耗时多年才在中国构建起供应链,美国一提高关税肯定会严重冲击这条产业链。

那能换一下供应商吗?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