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冰雪


今天,就和茜茜一起来欣赏何明华的来稿——《最好的时代》。

最好的时代作者:何明华做为80后的我们,出生于改革开放日益发展时,成长在春天的故事里,见证了祖国的一天天繁荣昌盛,如今在建国70周年之际,内心感概良多;而我自己,一个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普通人,更是亲身感受到了乡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变迁。

回首过去,有迷茫、有彷徨,更多的,则是伴随祖国母亲成长过程中,祖国带给我的希望和力量。

1985年,改革开放的第七个年头,我出生在西安市高陵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家子住在一起,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

小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记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总会听到周围的大人们聊天说到:这些娃娃们都是生在了好时候了。

虽然并不理解,但看到他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心里便是无比安定的。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憧憬未来美好生活时的模样。

1988年,改革开放到了第一个十年时,我们家有了自己的宅基地,盖起新的红砖房,过起崭新的小日子。

稍稍有点懂事的我看着一样样家电搬进新家,无比好奇又充满欣喜。

家里多了一个孩子更加热闹了,我依稀记得自己非要抱着弟弟,结果抱不动,给自己摔了个大屁蹲,全家人哈哈大笑的样子。

爸爸妈妈也因为多了一个孩子更加辛苦,他们奔波于家里和田间地头,有时候出去做点零工,他们纠结于交公粮的时候不如别家的价格称心,更要随时处理两个孩子之间时不时产生的小矛盾,就怕别人说偏心小儿子。

1998年,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我已经读初中二年级。

幸好父母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没有让我像一些同龄孩子那样辍学在家,反而全力支持我读高中。

十几岁的我从没有做过一样农活,只是家人农忙时,负责做做饭、洗洗衣服而已。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知道了种地的不易,也知道爸妈是要让我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最后走出农村,再不要承担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掉地摔八瓣的辛苦。

那一年,村里最后一幢土房子里住着的孤寡老人周奶奶去世,仿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那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村里要重新分地了,按照人口、户籍集中分配,而且三十年不变。

妈妈带着我参加了村里召开的分地大会,我从没有见过村里那么多人集中在一起,每个人都很激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家里十六亩地的位置还是我去抓阄的,尽管结果并不称心如意,爸妈依旧很兴奋,各家各户的承包地都不像以前那么分散,而是集中连片了,散会之后,每个人都欢欢喜喜的,那种由内心绽放出来的幸福,我至今都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很快,村里用了很多年的统一的灌溉水井也不再用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打井修渠,置备农机具,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准备要大干一场。

2004年,改革开放第二十六年。

我如愿以偿考入了大学,爸妈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