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之城☆


如今,全镇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初步形成了“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

“浏阳市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 吴伏平:我们水果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动,大家互相促进。

除水果产业外,养蜂产业也让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胡俊录养蜂已经7年了,靠着这份甜蜜产业,不仅培养出2个大学生,自己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浏阳市大围山镇养蜂户 胡俊录:现在政府好,帮着我们山区的人,带着我们脱贫致富。

过去一年,浏阳全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97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775万元,增长26%,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

记者手记涅槃重生贫困户眼里有了希望的光在浏阳蹲点的几天里,一路走来,看到脱贫攻坚路上涌现出太多温暖的人与事。

扶贫干部心中装锦绣,利为百姓谋;他们肩挑日月光,阔步不回头。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感动着我。

一路行来,讲好脱贫故事、体验扶贫岁月、结交农民朋友、报道好广大干群如何脱贫攻坚、拔山越寨是我们的初衷。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眼里终于有了希望的光。

西柏坡 正年轻——在“赶考”出发地探寻“红色初心”4月5日,西柏坡镇部分青年党员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 霍艳恩 张 昊摄蹲点调研编者按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迈出“进京赶考”的步伐。

一个崭新的国家向着世界昂首走来!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河北和神州大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代代奋斗者用智慧与汗水写就的答卷,在燕赵大地恢弘铺展。

共庆新中国70华诞,探寻奋斗初心,记录时光变迁。

3月底,本报抽调精干采访力量,分赴全省各地蹲点调研,深入采访。

从即日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专栏,以全媒体的形式集中推出多组系列报道,深刻反映70年来燕赵大地的变化与成就,展示河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生动画卷,讲述普通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动人故事,以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凝聚起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70年前的早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黎明起身,身披曙色,一路北上,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赶考”,由此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

”“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新中国70华诞即将来临,我们再次来到西柏坡,穿过如织人流,踏上乡间小路,走进寻常农家,感思来路、记录变迁,在“赶考”出发地探寻“红色初心”。

红色浸染岁月,信念穿越时空——“为人民谋幸福”是不变的情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边的一道墙,分开了两个世界。

墙内是游人络绎的红色景区,墙外,走下一道小坡,就是静谧悠然、只有八十多户二百多口人的西柏坡村。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村及周边村的干部群众腾出了一千多间住房。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加之当地党员群众觉悟高,虽然敌人一直知道毛泽东等人就在石家庄西部的太行山里,却始终摸不清楚具体方位。

“共产党是拼了命给人民谋幸福的党,老百姓拼了命也要护着啊!”西柏坡村73岁的老党员闫文进,至今还能吟唱出曾在西柏坡一带流传的民谣:陕北过来一颗夜明星,夜里走路亮堂堂……在西柏坡纪念馆里,一面绣着“土地回老家”五个字的锦旗,虽然已经褪去了当初鲜艳的颜色,但“绣”在人心里的情义却穿透了时光震撼人心——这是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村召开后,平山县下盘松村分到土地的农民敬赠给中央工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