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顶赞大极品


虽年过九旬,却并未有丝毫半刻停歇,仍然坚持他每天步行上下班,并把所有时间精力奉献给了石化事业。

无论是走在晨辉中,还是夕阳下,他的背影如此平凡,却又与众不同,没有人知道这位长者是谁。

然而他一生的工作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与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紧密相连;他,曾两度进入煤制油领域,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了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演绎了一位老兵新传的传奇;他,潜心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研究,担负了国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项目的技术把关;他,以育人为已任,为培养催化裂化技术人才殚精竭虑。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

学以致用 开创技术革新先河祖籍福建的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

由于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从小就受到了系统的自然科学启蒙教育。

中学时期,父亲又把他送进了师资优秀、校规甚严的教会学校。

自幼练就心算和速记天赋,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1948年7月,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12月来到辽宁抚顺矿务局,参加了人造石油工厂修复的工作。

面对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1952年,陈俊武在变换车间值班时发现,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抽力很大,于是联想到水煤气鼓风机是否必要的问题。

经过一番钻研,陈俊武弄清了参数,与工人班长一起利用倒班时间做了关闭旁路试验。

结果表明,鼓风机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依然自动旋转,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

这样,一台风机一晚上就节省了25度电。

此举开了技术革新先河,轰动全厂。

有一次,已调入工厂生产科的他深入蒸馏车间检查设备时,发现蒸馏加热炉炉管是按单管程布置的,气化后流动阻力很大。

他就结合从俄文版《加热炉计算》中学习的知识,尝试制定了把炉管分为两管程的新方案。

他把建议向该车间提出后,很快被采纳并加以实施,取得了装置加工能力提高20%的良好效果。

持续创新 让金花灿然开放1959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炼油工业开始步入天然原油炼油时代,已担任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的陈俊武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由人造油炼油厂设计要转向天然原油炼油厂设计。

1961年冬天,为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自力更生开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陈俊武和参加项目攻关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几乎每夜都加班到十一、二点,日以继夜地进行技术对比、方案论证。

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他又利用赴古巴考察实地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收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及时修改项目的相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