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公益


至于是何种程度的管控,悲观者认为有可能会被“一刀切”。

得知投资人和媒体都在关注电子烟行业后,深圳一家电子烟公司的老板跟同行调侃:“咱们是不是要完了?”藏是藏不住了,电子烟行业内的生存法从闷声发大财,变成了必须做品牌。

目睹悦刻靠着营销推品牌的打法,在短短一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头羊,没有人不会动心。

许汉新注册了一家公司,在去年12月推出了自己的品牌MAT,一款名为MAT mini的一次性电子烟产品专攻下沉市场,在三、四线城市的小饭馆铺货,如今卖得正火,代理商想提货至少要等一周时间。

在宝安,就连那些只做外贸的公司也开始找工厂做自己的产品,挂上品牌出售。

外贸商闻吉告诉AI财经社,他们靠代理的产品打开市场,然后再拿出自己的产品,让客户捎带着买点,但其实卖得多的代理货利润微薄,只有自己的品牌才有充足的盈利空间。

可惜的是,闻吉的产品最终因为工厂方面的品控问题,无法持续生产,最终作罢。

实际上,这些原来做贸易的厂商转型做产品,想要成功打出品牌,绝不是一件容易事,能够做出点成绩的是极少数。

电子烟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宝安有一大批从业者觉得,眼前能赚多少钱才是最重要的。

沙井有家电子烟公司,2018年靠一款一次性小烟产品卖出千万级别的销量。

有投资公司主动找上门,却遭到了拒绝。

资本一旦进入,考虑的是未来三、五年的布局,而不是当下怎么赚钱。

如果这家公司的老板接受投资,之后不但每个月只能拿死工资,还要操心品牌形象及推广等之前从来不需要想的问题。

更何况,万一几年后政策有变,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可能会一夜破灭。

年前,投资机构还是一副“非投不可”的姿态,有人跟某电子烟公司放话:“你不接受,我们马上投别人。

”如今,资本已经开始冷静,虽然仍然在考察电子烟项目,但是真正出手的少了。

他们清楚,这个风口的上方,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味烧钱可能会血本无归。

(应受访者需要,王亮、许汉、闻吉、洪雨均为化名。

来源:云鼎基金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大消费和医药行业是最容易赚钱的。

投资者刚入市的时候,喜欢刺激,一个月抓不住一个涨停板,就觉得亏了,就觉得跑输大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