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剑笑 ”


有经济学家发现“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

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且因为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无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诱惑。

祥子正是因为穷,而陷入贫穷的三重恶性循环:第一层恶性循环:因为穷,抗风险的能力就弱,普通人丢了一辆车也就丢了,但车是祥子唯一的生活来源,这让很多正常的决策也成为高风险度的决策,一旦失败,就让你彻底失败;第二层恶性循环:因为穷,就急于改变现状,就倾向于高风险的决策,普通人不出车,顶多损失几天的生活费,但祥子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生活困难,这个现实的困境,让他主观上忽视战乱的风险;第三层恶性循环:因为穷,你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去维持生活,无力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投资,祥子哪怕有闲暇时间跟其他车夫多聊聊,也会对局势有感性的认知,可惜他头一埋,只知道拉车,这就导致他永远在重复低回报的劳动。

才是骆驼祥子虽然努力,却三次买车三次丢车,始终无法拥有自己的车的真正原因。

理解了这三层恶性循环,我们就可以理解小说最重要的主题——祥子的堕落。

4/4祥子的堕落关于祥子的堕落,官方的定义是这样的:《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答案是标准的“文学工具论”,如果你参加中考,这么答就行了。

但这种就事论事的回答,还是老百姓的层次,如果是参考高考,你要证明你有资格进行专业研究,就必须掌握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比如“辩证法”。

什么是“辩证法”呢?你分析一件事,首先要找这件事的“正题”与“反题”,再去分析“正题”与“反题”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得到它们的“合理”,具体到《骆驼祥子》,应该这么辩证地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正题),但即使是在旧社会,个人奋斗和努力同样有意义,同样是值得肯定的优良品德(反题)。

然而,劳动人民越努力,越是容易受到“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打击(对立),因为只追求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黑暗的社会,其成果也最终会被黑暗反噬(统一),只有打破旧社会,劳动人民奋斗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合题)。

你还可以用一些名言来升华你的答案,比如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插一句题外话,辩证法绝不仅仅是应付高考,它是中国大陆人民十几年哲学教育后,最熟悉的高级思维方法,在职场上同样管用,不论是国企民企外企,如果你养成用辩证法思考和沟通的习惯,你就算专业能力弱一点,转到管理线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你想从这篇经典的小说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解决你自己的人生困境,还得继续思考下去。

书中有一段“祥子转变”的精彩心理描写: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丢车)。

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噩梦,使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

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

要强既是没用,何不乐乐眼前呢?他们是对的。

他,即使先不跑土窑子,也该喝两盅酒,自在自在。

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力,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能忘了过去的苦痛。

以前有一句话:如果你信命,一切偶然就都是必然的,如果你不信命,一切必然就都是偶然的。

这就是人性的狡猾之处:成功了,就是自己“逆天改命”的结果;不成功,就当成命运去接受——横批,好死不如歹活着。

祥子后来常说一句话:“当初咱倒要强过呢,有一钉点好处没有”?从某种程度上说,祥子的故事,你可以看成是从“奋斗”到“堕落”的过程,也可以看成从“不认命”到“认命”的过程,还可以看成“个人奋斗”与“时代选择”的冲突,不同视角源于不同的人生哲学。

哲学是用来解释人生的,出发点不同,结论就不同:黑格尔只关心世界,从不关心个人感受,所以搞出了“辩证法”去解释世界;佛学关心人的痛苦,所以用因果轮回去劝我们接受命运;尼采也关心人的痛苦,但他认为,我们应该承认痛苦,接受痛苦,因为痛苦使我们更强大;而萨特关心人的自由选择,所以“他人即地狱”,“活在当下”最重要。

相信什么,这就是你的人生。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

01一位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和我聊天,表示对自己今年的高考成绩不满意,希望再复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