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冰雪·V1.0


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

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淹掉了13万亩良田,10万百姓在党员的带领下,收割了最后一茬庄稼,交上了最后一次公粮,搬到了山坡上的旱地。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保护石家庄生活饮用水水质,岗南水库全面取缔网箱养鱼。

当时西柏坡村有3户人家搞网箱养鱼,都是党员户,他们说:“让省会人民喝上干净水,我们做点牺牲不算啥。

”闫文进当了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两任大队长,前后当村干部二十多年,没占过公家一分便宜,相反,干活却总要比别人多。

“上面的救济款来了,我也很想多拿一点,老父亲病重,家里困难,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可想来想去,怎么也不能这么干,利益面前,群众要排在头里,谁叫咱是党员呢!”红色基因,历经沧桑还在血脉里流淌。

共产党员,在这个小山村里始终是最光荣的身份、最响亮的名号。

从外表看,45岁的西柏坡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闫振祥已完全不同于父辈,一身“阿迪达斯”运动装,脚踏“新百伦”休闲鞋,和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自如地进行普通话和家乡话的转换。

“是个给老百姓干事的人”是乡亲们对他的评价。

去年县里搞景区整治,要拆掉西柏坡村18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棚子,迁到一公里外的红旅小镇上统一管理。

起先,人们都不愿拆,闫振祥先拆了自己媳妇每年能有近十万元收入的摊位,其他党员户紧随其后拆,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整治。

“急事难事当头,党员就要先‘打个样’。

汗水湿透衣背,脚步不曾停歇——就是长在石头缝儿里,也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西柏坡镇包括西柏坡村在内有16个村,全部是岗南水库的移民村,搬迁时都是从人均五六亩良田,减少到不足三分地。

就是长在石头缝儿里,也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信念,在西柏坡几代党员干部心中一直重若千钧。

上世纪80年代初,西柏坡村只有18岁的闫庆芳,买了一台海鸥照相机,开始在西柏坡纪念馆前摆摊为游客照相,成了村里第一个“个体户”。

没几年,闫庆芳娶了外村的漂亮姑娘封树花,家里盖了新房,买了电视机。

他雄心勃勃,在屋里挂起一张中国地图,把上面的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城市重重地标了出来——他要做客运和货运专线,把西柏坡的人和货送到这些地方去!就在这时,闫庆芳的爷爷、老支书闫连章喊他“收心”:你是党员,自己富了那不叫富。

于是,闫庆芳放下了他的“小目标”,1991年接任爷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回来为乡亲们“干大事”。

从那时起,“家无宁日”,每天封树花出摊照相,挣来的钱还没捂热乎,就被闫庆芳收了去,村里打井、修路、建扬水站,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先垫上钱。

“那会儿,他兜里装着两种‘石家庄’牌子的烟,一种贵的,一种便宜的,见人谈事给人家递贵的,自己抽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