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而此前某些大数据公司提供的个人信息验证查询服务,虽然不属于直接的数据倒卖,但也游走在法律的灰色边缘。

  这些公司提供的数据非常详尽,往往涉及用户隐私。

除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外,还能查找到用户的支付宝、电商、运营商、邮箱、网银等信息,也就是说只要你在网络借贷平台上登记过的信息,他们几乎都有。

  其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也存在一定的疑点。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这些海量信息的来源一方面是所谓的“授权爬取”。

用户在申请现金贷或网上分期产品时授权平台获得了相关信息,之后平台再将信息转授权给大数据公司,后者通过爬虫技术在该平台上获取了用户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大数据公司甚至会和网络黑产合作,从非法渠道购买用户数据。

  不少大数据公司都为消费金融及现金贷平台提供“失联客户信息修复”服务,也就是帮助平台找到失联债务人的家人、朋友等联系方式,甚至能够定位债务人。

  而这一服务得以实现的方式,就是网络借贷平台获取了用户手机的相关授权。

用户在下载现金贷、贷款超市等平台时,APP就会读取用户的位置、通讯录、短信等信息。

之后这些数据被大数据公司获取,再将其提供给其他平台。

  现金贷和消费金融平台一方面通过API接口等方式与大数据公司对接,另一方面也从非法获取用户数据的网络黑产那里购买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大量数据来完成对用户的精准营销和有效风控,而这一切都是从用户下载APP时点击同意授权开始。

  不管是通过正规渠道调用的数据,还是从网络黑产那里买来的,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将用户数据违规留存。

甚至有些公司会二次贩卖得到的数据。

  如今大数据对消费金融的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环节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也催生了一些灰色交易,技术变相成为了数据“黑产”的帮凶。

  监管介入整治风暴开始  数据黑产的猖獗导致的网络诈骗愈加严重,国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无疑给大数据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两高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十种“情节严重”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其中包括: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

  另外,若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上述标准十倍以上的,就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