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十刀神器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小康先行者”江苏没有麻痹大意、盲目乐观,而是瞄准农村、苏北、低收入人口等重点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奋力书写“不含水分、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江苏答卷。

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卫生室,患者在接受治疗(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连云港的农村学校,有了塑胶运动场、电子白板、营养餐;镇江市的孤寡老人,开始享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泰州农村的生态美景,迎来游人如织……以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工程为抓手,江苏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在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村民刘翠珍在家旁的村民广场健身(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省定贫困线从4000元提升到6000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建成城镇社区15分钟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江苏的“民生红包”越来越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在张家港最热闹的步行街,10多平方米的文明驿站,常年有志愿者值班,下雨可借伞,迷路可问询。

20世纪90年代,时任市委书记秦振华带领大伙儿上街拍苍蝇、扫马路,靠80多万把笤帚,“扫”出了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发端于此的“张家港精神”闻名全国。

居民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一间用废弃粮仓改造的小镇书屋内读书(7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钩沉地域文明,打造以文化人载体。

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遍布江苏的约300家博物馆,近年参观人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对标新的历史方位,江苏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建设、文艺精品创作“三个高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7月1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的江苏,两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均在全国居首。

昆山精神、华西精神、“四千四万”精神、“开山岛”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

牢记历史使命,创新探路不止。

今年五月,江苏率先在南京市江宁区、昆山市、江阴市等五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不断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重温伟大征程 感悟初心使命“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甘肃编者按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在2600万陇原儿女的心中,长征就像火炬一样熊熊燃烧,任岁月更迭,都不曾熄灭。

红军留下的伟大长征精神,深深地刻在了甘肃大地上,任时光流逝,都不曾磨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甘肃,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本报将从今日起开设栏目、推出特刊,与大家一起走进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深处,重温这段壮丽史诗,让历史照进现实,找到思想共鸣,感悟初心使命,凝聚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磅礴力量。

长征,永远在路上;新的长征,我们正在路上。

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8月14日进入甘肃。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80余名记者前往甘南州迭部县“集结”,从8月15日开始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为期4天的行进式采访,重温伟大征程,讲述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