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魂丶之路


其实,如果从小到大把某个虚拟世界当作自己的一个梦想,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从小学3年级开始一本一本地追《哈利·波特》,小升初考到全市最好的初中但随时准备着为了霍格华兹的录取通知书而放弃那所麻瓜学校。

长大后依然会跑到上海去看它的展览,关注它的Pottermore官网。

而全书最后一章中的《十九年后》哈利们送孩子去乘火车去霍格华兹的日子,正是今年的9月1日。

当晚收到官网的邮件:他们做了一个小游戏,虚拟出学校的100个场景,对所有错过了录取通知书的孩子说:Welcome home.追了十几年的魔法梦,感觉此刻没有遗憾了。

游戏,是为了让我们不具备超能力的平凡人生找到那份梦幻般的圆满。

如果在从小想象的过程中,有人非要跟我说,魔法都是假的,咒语都是无效的,扫帚不会飞,你也不会隐形(别玩危险游戏),那该多无趣、多扫兴呢?当我们惯性地和孩子说“游戏都是假的”时,其实多少带着贬义,带着对网络游戏的抗拒。

但无论我们赞不赞同孩子玩游戏,都无法否定在我们往后的人生中,网络世界的参与度会越来越高。

所以我并不希望孩子往后活在“我天天在沉迷于虚假操作”的自我否定里,更不希望他蠢蠢欲动地想着不试试怎么知道真假。

我想,还不如告诉他这样看待游戏:网络游戏就像超人蜘蛛侠蝙蝠侠,它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那个世界和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不一样。

而为了让大家都可以玩耍得更开心,所以我们在哪个世界里,就要遵守哪个世界的规则。

就像在游戏里,你不打仗就会输,所以你要努力打好每一场仗。

但回到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如果打人,别人就会受伤,而你也会因此受到惩罚,所以不能打人。

当然,比起让孩子接触血腥暴力的游戏然后循循善诱教他不要打人,我觉得更好的做法是引导他玩更优质的游戏,培养他对游戏的品味。

例如我有个游戏迷朋友之前玩《食人的大鹫》,讲的是男孩和传说中食人的巨兽被困在山洞里,要想办法逃出去的故事。

她刚开始以为闯关的第一步是把巨兽打死,但后来才发现要通过喂食抚摸等操作,和巨兽互助一起逃出去。

这个游戏设计很有爱,呈现的是人和动物相互守望的理念。

又例如像我们的设计师萌妹纸玩的纪念碑谷,还有可以收集各种萌物的猫咪饲养游戏Neko Atsume,即使你不会像她一样耐烦去做个收集癖,但看着她玩也会感觉这妹子挺有趣。

以上,把游戏玩好了,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可以彰显个性。

对于网络世界的真假,我觉得《哈利·波特》里的一段对话可以借用过来作为最好的回答:“这是真事吗?还是只发生在我的脑子里?”“当然是发生在你脑子里的事,但为什么那就意味着不是真的呢?”告诉孩子,网络游戏,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可以是真的。

如此可以保护他们的奇异梦想和想象力。

再告诉孩子,在现实世界要遵循现实世界的规则,不可以混淆。

如此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让他明白什么是“危险动作,切勿模仿”。

暂位符勿删警花六里山打架5月12日,六里山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持刀伤人,民警立即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李某、陈某腰部被捅伤,而此时,持刀伤人的尚某居然觉得受伤者是在夸大其词,并无大碍。

随后,民警将尚某带回派出所进行审查。

民警调取现场监控发现,原来在当天下午,尚某先是来到事发地点,而几分钟后,陈某和李某也驾车赶到了这里。

之后,陈某被尚某捅伤,尚某还持刀紧紧追赶。

李某本是好心来劝架,没成想自己也成了受害者。

最后,李某和尚某双双倒地,在撕扯过程中,李某将尚某的水果刀夺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