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   》


4月底,陈望道刻苦译好的《共产党宣言》被带到了上海。

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出版了。

翌年8月,到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携带陈望道吃墨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跨越长江,把《共产党宣言》传到了中国北方。

回到济南,他们把书交给济南党组织专司党报发行和保管的张葆臣。

张葆臣发现,经常同他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刘雨辉热爱学习,就把这本书传给了刘雨辉。

1926年春节,刘雨辉把这本书带回故乡滨州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并亲手交给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

刘雨辉指着封面上的“大胡子”说,这个大胡子叫马格斯(即马克思),他和一个叫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写了这本书。

共产党员都该学一学,会让我们知道今后该走的路。

鲁北平原上的刘集支部,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1925年,广饶最早的共产党员刘子久将刘良才发展入党,刘良才在刘集村秘密成立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精通语言学的陈望道,在翻译时努力做到通俗简练,他通篇用白话文翻译,还注重用汉语的俗语来实现通俗的修辞效果,翻译出了像“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一类精彩的句子,“义侠”“血性”“儿女”“深情”等词汇通俗而接地气,但是,对于仅读过两年私塾的刘良才而言,“大胡子”笔下的道理还是令他不能迅速吃透。

不过,想到这是一本从党的一大带回来的书,想到这是一本省城党员叮嘱能够知道今后该走的路的书,刘良才还是坚持啃下来了。

此后的三个冬春,他带领党员和积极分子,在自己小院的北屋中,反反复复地读,努力把书中艰深的道理转化为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更多不知路在何方的中国农民听。

书一页页地翻过了,字一个个地认全了,理一句句地悟透了。

刘集村的党员渐渐懂得了“大胡子”的话,他们从中学到了反抗,学到了斗争,学到了解放。

1928年,刘良才发动了打击地主豪绅的革命斗争。

斗争胜利了,刘良才却暴露了。

他因此无法在当地开展工作。

1931年2月,山东省委安排刘良才担任潍县县委书记。

远赴潍县前,刘良才最放心不下的是这本《共产党宣言》。

他预料到自己可能被捕。

这本书到底放到哪里呢?刘良才反复考虑,决定将其留在本村支部。

他亲手把这本书交给刘集村支部委员刘考文,郑重地嘱托他:“你要好好保存这本书,你要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

” 他还说了一句令刘考文终生难忘的话:“生为《共产党宣言》生,死也为它死。

”河北赵县老党员珍藏的入党誓词。

入党誓词向来强调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见证了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刘良才郑重的嘱托让刘考文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刘考文有时把它藏在粮囤底下,有时封进灶头,有时又转移到屋顶。

虽然几易藏处,谨慎的刘考文还是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唯恐这本重要的著作在他手上出现问题。

1932年8月,广饶西邻的博兴县农民暴动被韩复榘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