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沉默


此举开了技术革新先河,轰动全厂。

有一次,已调入工厂生产科的他深入蒸馏车间检查设备时,发现蒸馏加热炉炉管是按单管程布置的,气化后流动阻力很大。

他就结合从俄文版《加热炉计算》中学习的知识,尝试制定了把炉管分为两管程的新方案。

他把建议向该车间提出后,很快被采纳并加以实施,取得了装置加工能力提高20%的良好效果。

持续创新 让金花灿然开放1959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炼油工业开始步入天然原油炼油时代,已担任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的陈俊武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由人造油炼油厂设计要转向天然原油炼油厂设计。

1961年冬天,为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自力更生开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陈俊武和参加项目攻关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几乎每夜都加班到十一、二点,日以继夜地进行技术对比、方案论证。

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他又利用赴古巴考察实地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收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及时修改项目的相关设计。

在为期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和考察组的几名中青年技术人员一起,利用一切可能的线索,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分散在对方炼油厂各处各人手中的图纸、规范、手册、准则、报告、文件和记录,还拍照了400卷胶片,收集了几万页资料,从上学起就有记笔记、写日记习惯的他,密密麻麻记满了20几个笔记本。

历经四年多的卧薪尝胆、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

它打破了当时国外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为中国炼化工业争得了荣誉。

为纪念这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至今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门前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字样。

此后,经过陈俊武和几代人一个目标一股劲、一步一个脚印上层楼的钻研努力,引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实现了锦绣满园。

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有150余套不同类型的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接近1.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

播撒希望 著书育人树典范1992年1月,离开企业领导岗位的陈俊武,此时考虑的是如何培养更多的人才,让中国的石油炼制工业发挥最大化效能。

为培养催化裂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他在先实验创办公司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的基础上,又开办过了4期全新的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

由于学员所在装置情况各异,审阅内容很少雷同,他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牺牲春节休假时间一对一的审阅批改作业。

有时,为了给学生讲明一个数据,陈俊武所演算的数据、所列表格比学生作业还要多。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昱是陈俊武的徒弟之一。

正是从此时开始近距离感受陈俊武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的。

刘昱表示,陈院士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品质,无不影响着自己和公司所有人。

“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而不厌,爱思考,心胸开阔,无私奉献,节俭朴素......我们既是师徒,也是战友,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一起做项目开发,我们跟陈院士都可以畅所欲言,既不怕说错话,也不怕有分歧。

”说起恩师,刘昱仿佛有介绍不完的优点。

陈俊武始终对年轻人寄予厚望。

20世纪80年代,他担任了几个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培养了一批研究生。

2016年,90岁的陈俊武将6年来在郑州大学兼职所得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和支持该校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

捐赠现场,有学生为陈俊武献上了一束鲜花。

陈俊武带着这束鲜花从郑州一路辗转到洛阳,送给了自己的爱人。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青年职工李小爽很受触动地说,虽功成名就,但陈俊武院士平时眼里只有学习和工作,生活极其节俭朴素,“他难得在外面吃上一顿饭,一度谢绝聘用保姆,从不买任何奢饰品,不浪费任何物品。

”陈俊武说:“国家培养了我,我也争取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行业人才,为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