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sf无补丁


幸福不幸福这个自有人们去论断,不过不奋斗一定会不幸福这点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持不同意见。

对于996,各位觉得还有可行的必要吗?。

近来,国内的舆论场上,关于“996”的话题吵得水深火热,包括刘强东、马云等人在内的多位企业家,以及各路媒体和网友们,都“撕”得颇为起劲。

作为企业家代表的刘强东和马云二人在这一场论战中再三强调“年轻就要奋斗”,而众网友却认为这是“资本家的剥削”。

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在同时看完“支持996”的呼声和“反对996”的呼声之后,笔者觉得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给大众做精神绑架。

尤其是马云和刘强东二者,虽然有些话说的在理,但他们却一直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强调所谓的“企业员工要有奋斗精神”。

对此,笔者的态度很明确:人要有奋斗精神,但莫把“剥削”说成是“勤劳”,反对“996”不代表没有奋斗精神,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奋斗,是否给了员工应有的待遇和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保障过度“养懒人”,走上西方衰退的老路。

1:人要有奋斗精神,但莫把“剥削”说成是“勤劳”我们看到,不管是刘强东,还是马云,在这一场舆论战中,一直都在强调996是“艰苦奋斗”的表现,马云甚至粉饰996为“员工的福报”,这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公司是资本家自己的,资本家奋斗得来的是自己名下的企业,员工只是签了劳动合同,替资本家办事,并没义务要在没有相应报酬和合约以外的情况下为上层卖命。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餐馆,你自己起早贪黑努力奋斗没有人谴责你,相反很多人会给你点赞,但你没有资格强迫你的饭店员工拿着2000元的工资给你卖命。

而至于像阿里、京东这样的企业是否存在“剥削”情况,我们并不能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为了所谓的业绩和公司的利益,不断跟员工强调“奋斗精神”,要求员工要“勤劳付出”。

并且,很多公司根本不提“加班费用”一事,这不仅不符合法律规定,更是典型的通过偷换概念以达到剥削员工的丑陋行为。

有人说,中国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人去奋斗和拼搏,所以996应该被理解。

笔者同意前半句,中国确实需要更多选择奋斗的年轻人,但这不代表就一定要“996”。

实现奋斗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就要加班加点,更不应该以牺牲劳动者的幸福生活与合法权益作为代价。

强制996也不一定就能提高企业效益,甚至会消磨员工的意志。

所以,与其强制员工996,不如想想如何激励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拖沓现象,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们鼓励奋斗,这个国家依旧需要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但奋斗不代表要为资本上层奉献自己,奋斗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更幸福,让这个国家更强大。

自己创业的时候起早贪黑那叫奋斗,自己开了个餐馆忙里忙外那叫奋斗,在8小时工作时间里努力工作也叫奋斗。

所以,为什么非要美化企业996制度,甚至宣扬“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的剥削性质的假情怀呢?因此,我们要明确拒绝这样的剥削,我们要誓死捍卫8小时工作制!2:警惕保障过度“养懒人”我们要反对资本的剥削,但也要谨防保障过度“养懒人”。

刘强东在谈996的文章中强调,自己此前创业的时候大家艰苦奋斗,所以才有了京东的崛起,但后来企业不再实行“末尾淘汰制”,导致京东一路走上下坡路,发号施令的人越来越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员工也越来越懒散,混日子的不在少数。

(刘强东文章截图)刘强东这一席话倒是没错的,他所强调的这种现象,其实在欧洲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笔者曾经所著的《为什么西方走向衰弱》、《高福利是怎么成就西方之后,又毁了西方的》、《为什么中国企业到西方后水土不服》等文中,笔者反复强调过,西方走向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劳动力保障制度失衡了。

在西方多数国家,其实对劳动力的保障初衷都是好的,也值得我们学习。

大家都希望通过较高的福利保障以及法律保障,解决社会劳动者的后部之忧,以避免劳动力被资本家剥削。

可问题出在了尺度上,不少国家给了工会极大的权力,制定了例如周末不能营业、签了劳动合同就不能解约之类的法律条例,并且严格实施。

于是乎,有着极大权力的工会,开始作妖了。